理工要闻

【一学院一特色】政法学院:“黄金专业”八年养成记

作者:邱莎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0年05月07日 10:13

 

踏上二楼台阶来到政法学院,抬头看,是一面大理石浮雕墙。上面刻着大大的繁体“法”字和极具象征意义的法槌、獬豸,中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依宪治国”的重要阐述,威严庄重。浮雕下面写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黑色的字与红色的院徽相映衬,更显朴实沉稳。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政法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军认为,思政教育和法学是学院的两块招牌,从社会治理层面来说这两者也缺一不可,他希望从学院走出去的学生,既能优化社会规范、法律制度,又能懂实务明道德,“既能仰望星空,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制度支持,又能脚踏实地,为社会服务!”

 

政法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意识,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1978年建院,2001年设立法学专业,先后获批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政法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国家依法治国的时代需求,更离不开全体政法人对“崇德尚法,求真务实”之风的坚守。

谈起政法学院的发展,错位发展的工程法肯定绕不过去:

2012年,工程法律实验班正式招生;

2016年,相关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9年,招收工程法方向硕士研究生15人;

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全省模拟法庭竞赛中斩获包括一等奖在内的好成绩,包括高水平论文、专著在内的成果不断产生……

“按照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实现在全国提起‘工程法’就离不开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这个目标!”这个开设不到八年的新专业方向,是政法学院实现“弯道超车”的制胜法宝,更是潜力无限的“黄金专业”!


另辟蹊径,酝酿特色发展的初心

2001年,政法学院法学专业设立。那时的法学专业缺少师资团队,加上学校地处非中心城市,引进人才政策受限,高层次人才稀缺。而对于法学学科来说,没有高层次人才就意味着很难拿到国家课题,再加上思政专业的师资也日益老化,学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曾经陷入过困境。

众所周知,全国1000多所高校就有630多所开设了法学专业,想要出人头地,必须打造出特色来。而作为地方性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前提,“特色”要和地方需求紧密相连,这样既能培养实用人才,又不用愁学生就业。陈建军这样想着,并千方百计引进了一批“双师型”人才,聘请岳阳市法律实务部门一线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给学生授课讲学,让法理和实务相融相生。

2014年5月,政法学院、土建学院负责人及实务部门专家共同研讨如何办好工程法律实验班

 

2004年,时任岳阳市君山区人民法院刑庭庭长的李立宏就是这样的特聘教师之一,他负责给学生讲《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2012年,国家提出培养卓越法律人才计划,政法部门文件一发布,时任政法学院院长的陈建军就跟相关实务部门的人探讨如何修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最近几年工程案件急速增加,但是我们对工程一窍不通啊,检测报告、鉴定意见都看不懂,判案只能跟着第三方报告和意见走。”当年年初的某天中午,李立宏在陈建军的办公室休息,忍不住聊起近来工作中的困扰,“如果法学人才也懂工程理论就好了,那将会改变司法实践中的以鉴代审现象。”

“那不如我们的卓越法律人才就往法学与工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去培养!”陈建军与李立宏一拍即合,近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两个人越聊越兴奋,想法也越来越完善。

从想法到方案落地,必须要深入调研,用数据说话。陈建军带领调研专班,历时整整两个月,收集到岳阳市所有的公检法和律协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学科背景等相关数据。

整理的结果一目了然:这些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中有理工科背景的人十分缺乏,“有工程背景的就更少,仅岳阳市检察院的3名检察官有工程相关背景,特别是我们调查的700多个律师竟然没有一个人有工程背景。”政法学院领导班子这才认定,这个新专业方向值得一试!


内外协同,交叉集成打造“黄金专业”

工程法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上需要校内协同,专业合作。

经过和教务处两次协商,与土建学院多次研讨,在土建学院院长杨恒山等领导班子和教师团队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工程法律实验班开始正式招生。

目前,全国综合类大学中开设“工程法”专业方向的学校不超过10所,包括东南大学这种老牌的院校,陈建军都亲自前往调研学习过两次,但他认为我们学校的工程法是唯一一个真正做到“双专业教学”的。

现就职于平江法院的李发达,就是2012年考入工程法律实验班的学生之一,回忆起大学四年,“忙”是离不开的字眼。时刻沉浸在各类法律法规和工程实验中,每天睁眼就是满满的课表,晚上学习到闭馆铃响才走出图书馆。

在第一版的培养方案中,实验班共开设了工程制图、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等相关的课程12门,加上传统法学科目,总学时高达2402节,包括课内实践的379个学时。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2016年新版培养方案中,法学专业工程法律实验班最终形成了理科类招生、7门土木工程类核心课程、至少半年实习、毕业设计取代毕业论文的人才培养模式。

李发达虽然是理科生,但是工程类的一些名词和理论学起来还是感到吃力,在图书馆泡一整天是常有的事情,“我还记得当时为了理解工程力学的一个概念,翻完了一整本参考资料。”不论是土建学院的老师,还是法学专业老师都很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更活跃”的学习氛围让李发达至今想起来都有很深刻的印象。

土建学院的老师从未把他们当“第二专业”的学生,作业、校内实习都和土建学院的学生一样。大二时,李发达背了半个学期的工程画板,“在政法学院的教室里我们跟别人比起来实在是太特别了!”

图为第一届工程法律实验班学生在土建学院刘康兴老师的带领下到建筑工地进行土木工程认识实习


除了双线教学,“黄金专业”的打造还离不开实务能力的培养。在很多课上,老师都会以一个完整的案例为主,引导学生们分组辩论,就案件焦点和审判思路一一梳理,并在课后形成一份专业的起诉书和审判书。这样的授课过程在当时看来也许还体会不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但现任法官助理的李发达忆及此却不得不佩服老师的“未雨绸缪”,“分析案例对于法官来说太重要了,如何审理,如何找支持的法条,如何量刑审判是我现在最基础的工作,但现在的得心应手离不开读书时就已经在培养的办案思维!”

法学专业工程法律实验班2016级学生卢宇轩在即将毕业离开母校之际忆及大学四年印象最深刻的课程是“刑事法律实务”课。用他的话说这门课几乎集齐了岳阳市内各大公检法系统的“大佬”。这门不足36个学时的课程,从立案到侦查、审查起诉再到审判串联起一个案例办理的全过程。

全程实景参与,离不开真实的案件环境。“为了突出真实性,我都是带着学生直接调用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或岳阳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材料”,一直参与改革的教师杨河介绍说,从制造现场、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到模拟审判,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各个环节中,犯罪嫌疑人、辩护人、被害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侦查员、预审员、公诉人、被告人、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人民陪审员、法警等不同的角色都由学生扮演。

 

“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第六数字法庭”里,法院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学生可以同步观摩法院庭审


学院和地方公安、法院、检察院签订合作协议,和地方公检法系统和律师事务所共建了28个实习基地,并直接选聘了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市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中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以及法医等。“他们长期在法律实务一线工作,是法学专业学生最好的教学和实习指导老师。”陈建军说。

学院2004年还配套建起了全省高校第一家证据分析室,为学生开展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和证据分析提供了便利。2016年,该院新建了专业技能模拟实训室,为学生开展案件分析、审查起诉训练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改造建设了湖南省高校首个数字法庭,并挂牌“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第六数字法庭”,不仅法院在此每月至少开庭一次,而且学生不出校内即可远程同步观摩法院庭审,校地合作又更近了一步。

 

学院2004年还配套建起了全省高校第一家证据分析室,图为公安实务人员为学生进行证据分析教学

 

在工程法律人才培养方案中,实习一直占有很高的学分比重,至少要满半年,在2012年第一版的培养方案中,更是写明必须满一年。为了让学生们的实习真实有收获,学院还将“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要求毕业生将这一年、半年的顶岗实习中的一个工程类案件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也从以往仅由学校老师指导变成实习单位老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这样的改革,在全国工程法学本科生培养中也是首例。多年坚持下来,2019年学院编辑出版了《工程法律实验班优秀毕业设计选编》,对8年来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

实习时间长,实务能力强,学院的实习生们在用人单位中有口皆碑,不少单位还主动发放实习津贴,“之前是学院寻找单位安排学生实习,现在是实习单位来抢着要实习生,这都是一届届优秀的学生们努力开创的好局面。”学院党委副书记石惠满脸柔情地说起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从2012年至今,工程法律实验班已招八届共400多名学生,现有毕业生129人,在法院、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门、住建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就业人数共102人,占79.07%。特别是首届毕业的42名同学中,就有38人进入公检法系统工作,他们正在成长为工程法律司法实务和非诉工作中的新兴力量。

2017年,李发达在当了一年书记员并通过司法考试后,顺利进入平江法院担任法官助理。刚上任,就审理了一起农村建房的纠纷案件。原告是被告的邻居,状告被告在建房的过程中导致了自己房屋倾斜,“看完卷宗,就大概知道是因为原告的房子老旧,新房建设过程中导致了老房子地基塌陷。”检测报告出来,印证了李发达的猜想,他很快找到相关法条,依法审理了案件,让原、被告都心服口服。

平日里,这些工程知识算不上法官的必备技能,但只要碰到相关案件,其他法官都会来问问他。“书到用时方恨少”,李发达毕业后一直没有丢掉对工程专业内容以及会计知识的学习,还在补充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他看来不仅法学知识需要终身学习,作为法官更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判案时更全面专业地看待案件。


提前谋划,“双导师”助力人才培养

2016年起,学院从工程法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探索开始重点转向工程法学科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工程法理论和实务问题研究》和《工程法律实验班优秀毕业设计选编》两本著作,还计划今后3年出版《建设工程典型案例述评》《工程法总论》《工程建设新模式法律问题研究》《工程法律风险防范》等著作。

这一高瞻远瞩的思路转变,为2018年学院成功申报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打下了基础,也让工程法成为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主要研究方向。首届招收的20名法律硕士研究生中,有15人选择了“工程法”方向。

 

2015年5月,政法学院负责人参加君山区人民法院为第一届工程法律实验班学生举行的实习工作总结会

 

研究生的培养和本科生不同,导师除了上课教学之外,还要能提供更多专业和科研上的指导。加上学院计划采用“双导师”制,希望精细化培养研究生,这对现有的师资力量提出了不小挑战。

“现在学院招聘普通的法学人才压力并不大,稀缺的是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特别是工程法方面的人才难求。”为了解决师资问题,学院坚持“内优外引”的政策,一方面是优化现在的师资队伍。组织与土建学院教师的联谊交流,要求法学院的老师去土建学院听课学习,“我们的教师团队很年轻,只要他们愿意学,现在资源、机会也很多,一些学届、业界的论坛,我都会鼓励年轻的教师多去学,多去听。”

另一方面是改革引进方式,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学院向业界抛出橄榄枝,联系到湖南省内在工程方面最有经验的律所——上海建纬(长沙)律所并达成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协议包括提供实习岗位,以及聘请律所中优秀的律师来校担任研究生导师。在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研究生们早早就开始专业实习,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并提早进行职业规划。

陈敏贤是学院19级工程法方向的研究生,她的一导和二导都是律所的专业律师。研一的她,虽然课程不少,但导师几乎每周都让她去长沙跟他们交流,并报销来回车票。双导师只带了她一个研究生,这样VIP级别的培养方式,让她之前的本科同学都羡慕不已,“上个学期我刚刚考完,导师就让我去律所实习了一个月,虽然做的是审理合同这些基础工作,但学到了很多东西。”

陈敏贤本科修的是法学专业,没有系统学过工程类的专业知识。但实习时碰到的工程合同、造价等都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和理论,看不懂的时候她就去问导师。第二导师吴海坤作为资深律师还拥有一级建造师资格,一边给她“开小灶”讲解,一边带她到律所的小图书馆,搬出一本本专业书让她看。“未来我也想当律师,这工作虽然前几年很难,但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陈敏贤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这个寒假,她正准备考注册会计师和证券从业资格证,未来也想成为两位导师这样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地方院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只有找准了市场需求,就能找到特色和亮点”,在政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彭江辉看来,“工程法”方向不但解决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的困境,也为学院特色发展找到了准确的路径。

二十载悠悠岁月,政法学院始终紧跟时代需求,实现了以一个专业带动一个学科的快速超越;敢于打破传统,在院院合作、校企协同中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时刻心系学生,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上始终以学生需求为核心,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向善求真、心怀正义的法律人才!